close

【書本類型】:文學(?)
【書名】:教父
【作者】:馬里歐‧普佐
【譯者】:(可選擇填寫)
【ISBN】:9867782003
【內容】:二次大戰後,美國整個社會組織有了重新洗牌的態勢。掌控美國黑社會的柯里昂家族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:舊的規範逐步瓦解,新的秩序亟待建立,紐約各大勢力無不虎視眈眈,想取而代之;教父年事已高,急需確立一個能應付變局的接班人。柯里昂家族在經過了幾次慘烈的重挫後,重責大任落到了從未沾手家族事業的幼子麥可身上。
【讀後感想】:

我很喜歡教父的電影,也很喜歡他的小說。但我想,如果我沒有看過小說,我就不會喜歡上電影了吧。小說中很多東西,是電影無法完全表達出來的。從小說的一開始,作者就描述了關於科里昂家族能夠繁榮的秘密--人情。翻開這本書,你會驚訝於要把心交給這位科里昂家族的老教父是多麼容易。"也許有一天我會向你討回這筆人情,或許永遠不會",老教父會對你如是說,而你所要做的,就是如電影中那樣走向前,執起老教父的手,虔誠的放到唇邊親吻。

雖然這是一本描寫黑道的小說,但是仔細去看,你會發現作者努力的在書中描繪的人生的豐美(我覺得就連包含其中的少數性愛描寫,也是為了強調這個主題)。就宛如吸飽了陽光,紅艷飽滿的番茄一樣。那果實不是沒有苦的成分,但是從黑暗的泥土中長出的,卻依然是向陽的果實。故事中的這些男人們,雖然生於美國,長於美國,血液中卻帶著西西里式的熱度。

那是看似慵懶卻又熱烈非常的野性之血。

只看電影,你不會知道,老教父末年種起了番茄,聲稱是為了他的健康,但是他越來越增加的體重,卻洩了他的底......只看電影,你不會知道,老教父在人生的最後,抓了一把泥土,嗅著陽光的氣味......只看電影,你不會知道老教父感嘆著"人生是多麼美好"。

我認為,小說的其中一個主題,就是這一句,人生是多麼美好。

電影中有一段,老教父為了替他的教子,一位過氣明星爭取某角色,殺死了導演的馬。這一段在書中也有,而且這位在電影中幾乎算不上角色的教子,在書中卻有不少篇幅,而且怎麼看都不像和主線劇情相關。如果不注意看,或許會覺得他的戲份很多餘。但他卻是"美好人生"這個主題最棒的寫照。對他而言,受不受歡迎,有沒有錢,那都不是最重要的。能讓他感覺到最大的快樂,就是能夠唱歌。只要能夠唱歌,這世界對他而言再也沒有可怕的,無法克服的事。

在電影中,凱特選擇了離開麥可,但是在小說中,凱特嚥下了痛苦,但卻沒有離開麥可,而選擇日日到教堂去,日日為麥可祈禱,用自己的方式守護科里昂家族。這個家族裡有太多的悲傷和黑暗的一面,卻有更多的人的感情。黑道的殺戮與背叛沒有讓這個家族離散,反而用另一種力量緊緊牽繫住科里昂家族。這些都是和電影中不同之處。

電影第二集,勞勃狄尼洛的部分也是書中有的(其他的是導演自創還是作者有另外一本小說我就不知道了)。那是關於命運。

很多作家、藝術家都對命運有自己的解釋。

村上春樹在「有熨斗的風景」中提到內心的恐懼會成為一種「超越現實」的力量,那也是命運的一種形式吧?

而教父中說的命運,則是會在人生的某一個點上,突然「可以看得見」、「可以抓得住」的。

年輕時的老教父也曾經有過被地方上的老大勒索保護費的時代。那時跟在教父身邊的合作夥伴,包括後來的塔西歐他們,都覺得那個老大開出的價碼不算過分,都覺得老教父應該順從這一套法則。

但老教父心中想的卻是另一件事。

在這之前不久,這個地方上的老大才和當地的一個年輕人爆發了衝突。最後這個老大是接受了錢,放過了那個人。

老教父很驚訝為什麼大家都「看不到」。

這明明是很明顯的事啊!如果這個老大真的那麼有背景、有本事,他絕對不會接受錢做為和解的條件。

這明明是很容易看透的啊。老教父心想。

而且透過這一點,老教父「看到」了。

他知道他可以取而代之,最後到達那個老大永遠到不了的地方。

老教父突然就明白了。

只有他「看到了」。也只有他才「看得到」。

而在他眼前的,就是他的命運。

「每個人都只會有一種命運」──這就是教父三部曲的主題曲。

壯麗中帶有寂寞和與常人有距離的悲愴。終究那命運是被賦予給英雄的。


老教父看到了命運,而且觸摸到那命運。他槍殺了那個老大。當他回到妻兒身邊,抱著還是嬰兒的大兒子桑尼輕輕搖晃,他已經不再是之前那個偶而搞搞不合法小玩意的男人。他已經抓住了他眼前的命運。(當我再看到這一段,偶而會想到,如果老教父知道這樣的命運,將導致他手上的小嬰兒長大後被轟成蜂窩而死,他會怎麼想?)

這是電影中看不到的柯里昂家族。充滿西西里的熱烈驕陽,屬於最努力掌握人生的男人們,宛如貝多芬的樂章般波瀾壯闊的故事。

[名句]:人可以原諒背叛的人,但是背叛的人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,所以他們永遠都會是危險人物----->我覺得這句很帥氣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ldenbit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